这句话还真是把徐光启吓到了,连连摆手,圣人这名号,可不是人人能用的,孔圣人不说,孟子承上启下,也不过落了个亚圣而已。
陈舟与徐光启结拜可是真心实意的,称赞徐光启是圣人,也是真心实意的。
当初熊汝霖的结拜,多少有些意气相投的味道,对徐光启,却是一份深深的崇敬。
结拜之后,陈舟甚至要利用自己的身份,来为老头遮风挡雨,保护一下这位大明农业科学家。
两人谈得投机:“既然如此,你可一定要在这里呆几天,我发现你对农业这方面儿,也是可塑之才,哪怕跟我看一看这红薯也好啊!”
陈舟很是高兴,能有这样一个机会,和徐光启同游几天,机会绝对难得。
“对了,再过上个十天半个月了,九月这儿就要开庙会了,那关帝庙会可是有舞草龙的,非常热闹,你可以去看一看。”
“好啊,那我就去看一看!”
二人你来我往,相处得非常惬意——当然了,徐光启本身也不富裕,到最后陈舟到这里来,都是带着酒菜来的。
就这样,在这里差不多呆了半个多月,眼看着九月十三这一天就要到来了。
陈舟专门挑着这一天来找老头,打算一起去逛一逛,正日子嘛!
结果到了门上,恰恰徐光启昨天晚上受了些风寒,有些咳嗽,老头年纪有些大,就卧床了。
陈舟自然也不好强人所难,帮着找来了大夫看了没什么大碍,又看着老头服了药叮嘱一定要好好休息,这才离开。
老头去不了,陈舟自己也决定去看看。
好歹几百年后,这也是世界知名的世界级大都市不是?
自己在几百年前看一看,领略一下这里的风光。
松江府,旧称华亭,从东吴陆逊被孙权封为华亭侯的时候,就开始传下来了。
在沿海地方,一直是繁华之处,至于说祭祀关帝,这本身就是这个地方的风俗,在民间自然是十分兴盛的。
元代建了关帝庙,所以到大明这儿,已经大概有二三百年的传承。
既然徐光启这么热情地推荐,想必有过人之处,看一看也不错。
陈舟自从到了大明,的确养成了一个无事的时候,就去一些地方转一转,去浏览一些风光。
毕竟,这可都是真正的古香古色呀!
在这种时候,还没有那种所谓的仿古建筑——随便到了集市之上听听市间俚语,看看商铺,逛逛青楼——呃,扯远了,总而言之,古人的生活,真是惬意呀!
有时候陈舟也会感慨,现代所谓的效率,究竟是对还是错?
能够惬意的生活,难道不是一种另外意义上的高效人生?
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,连身边的王硕,似乎都成为了一个背景。
太阳落山,在那一抹最后的殷红中,飞舞起来的,是一颗斗大的火球。
这火球上下翻飞,不时地腾空而起,那追随而来的,是一条草扎就的蛟龙。
几十个棒小伙子手里握着那支撑蛟龙的木棒,胳膊有力地挥舞着,那蛟龙似乎生出了灵性一般,盘旋飞舞,追逐着前面灵动的火球。
陈舟惊愕地发现,那火球居然是握在一个小姑娘的手中,小姑娘身着红衣,宛如一团烈焰,翻腾飞旋,作出各种姿态。
火球上下舞动,草龙也就跟着这火球上下翻飞,颇有些龙戏珠的意味。
这也是乡民祈求天宫降福,祈求一年风调雨顺的一个庄严仪式。
陈舟再次恍然了,这个场面,他曾经在现代也看到过,那时的自己,与现在的自己,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自己呢?
人群涌动,陈舟没有特别靠前,因为他一向不希望挤到人群当中去。
不仅挤得浑身难受,而且极容易出现危险,这种情况下,如果要是踩踏起来,那绝对就是一个群死群伤的事件。
他缓缓退后,直退到和众人挤在一家的门口,这家的门口很敞亮,有大门有台阶,大门左右有两个石狮子,显然也算是一个大户人家。
这舞龙,其实就是个“草龙求雨”的仪式,之前一路行来,为的就是招揽人气。
不过,现在祭祀部分已经过了,剩下的,就是求雨舞的部分了。
这草龙舞逢九月十三“关帝庙会”时举行,村民用当季的稻草和竹子扎成四丈四节、牛头、虎口、鹿角、蛇身、鹰爪、凤尾的草龙,祈求风调雨顺。
陈舟站在这边儿,正在自得其乐,突然听见有几个低低的声音。
虽然低声,可是口音却十分的怪异。
耳边众人的喝彩之声不绝,但是这几个人的声音,与众人吴侬软语的区别实在太大。
几个音节传出,陈舟脸色顿时大变——是倭人!
陈舟的手,就摸到了腰间,他的腰间别着的,正是那柄三眼神铳。
自从得到了这三眼神铳之后,陈舟出门的时候,总是用来携带防身的。
他还特意让老工匠做了些简单的修改,击发不用火绳,而是用燧石!
而且,枪管也截短了,这使得射程也大大缩短了,不过陈舟的目的,就是为了紧急情况下防身,倒是不太讲究这个。
这填装的火药,他也改造了一下,虽然还比不上定装弹方便快捷,起码也有些子弹上膛的雏形了。
近距离内,威力比之前只强不弱。
简单的说,这玩意儿现在大概就像一个三连发的汉阳造。
小主,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,后面更精彩!